近年來,我國紡織業的跨國布局呈現加速推進態勢,目前中國對外投資快速發展,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國際化企業。未來,伴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實施,紡織企業將著眼于全球化資源優化配置,更主動積極地實施產業轉移和“走出去”戰略。
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整體仍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的深度調整階段,全球貿易政策變革正在深刻影響全球紡織供應鏈的重塑,TPP等區域貿易協定將對我國產業健康發展造成較大挑戰,加快紡織產業跨國布局的形勢十分緊迫。
自從2000年“走出去”戰略正式提出以來,國家支持和鼓勵企業“走出去”到海外進行生產投資,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為國內企業特別是紡織服裝企業走出去帶來了福音。作為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前沿地帶,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內陸地區大力推動當地企業“走出去”,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正呈“東”“西”并進之勢。
“十二五”時期,我國紡織業的跨國布局呈現加速推進態勢,行業眾多骨干企業進行跨國資源配置主要沿著兩條主線進行:一條主線是以產業資本為主導,通過綠地投資、合作進行生產力的跨國布局,打造“中國+周邊國家”的制造基地布局模式,維持和提升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領先優勢;另一條主線是產業資本通過海外直接投資、并購,對全球范圍內的優質原料資源、設計創新資源、品牌資源和市場渠道資源進行垂直延伸和掌控,帶動行業整體向產業價值鏈的高附加值領域滲透。
據了解,目前中國對外投資快速發展,在境外投資的企業已近3萬家,而來自我國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的26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進入了約108個國家和地區以綠地投資、股權并購、資產收購和合資等方式對發達和發展中國家進行同步投資,并形成了一批有實力的國際化企業。
紡織產業邁開大步“走出去”,機會在哪?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給出了答案,他表示,“十三五”期間,“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實施,紡織企業將著眼于全球化資源優化配置,更主動積極地實施產業轉移和“走出去”。
一是進一步拓展紡織區域發展空間。新疆、寧夏等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由過去主要依靠成本優勢和政策優惠,更多地轉向依靠市場配置、優化環境、提升服務和激發創新等方面,依托內陸城市群,滿足不斷升級的內需消費要求。東部地區重點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時尚創意中心和品牌營銷中心等價值鏈高端環節,率先建設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發展電子商務交易、紡織服裝物流、檢驗檢測認證、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
二是加快國際化產業布局。鼓勵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走出去”跨國布局原料加工環節,穩定原料供應保障。引導紡織企業在基礎設施、政策和貿易環境方面有優勢的國家和地區,直接投資或間接控制實施“中國+1”的跨國產業鏈布局戰略。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在石油化工及棉花、森林、勞動力資源豐富以及靠近目標市場的國家投資紡織項目,帶動紡織裝備出口,進而實現產能國際化。引導優勢企業整合全球資源提升價值鏈水平,掌握目標市場屬地銷售品牌和市場渠道資源。
確實,中國紡織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走出去”對于建設紡織強國、鞏固中國紡織業的全球地位有著重要意義,“走出去”應與國內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良性互動。